找到相关内容1252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七)

    上师从来没有把任何人强制在跟前,写信给你或强制你,就让你做弟子的。切记,在任何一个时候,要断弃贪恋是非常重要的。可是,在我们的心目当中,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贪心,就比如我的弟子、我的施主、我的亲戚、我的朋友等等,想到这些,虽然是嘴上没有说,但是心里头会产生一丝贪恋的,这也是现实的情况。当想到这些的时候,应该感到非常可怕;因为自己内心原来如此不清静。所以,要经常反省自己,这是尤为重要的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153584708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

    认为宇宙万有是虚假不实的。所不同的,是对于彼岸世界或者是对于彼岸性的最高的精神实体的看法上。空宗,不仅对现实世界持否定态度,而且对彼岸世界也持否定态度。《大晶般若》所谓“设有一法胜涅盘者,我...

    郭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00784780.html
  • 人生十问--星云大师讲述

    治贪病。又譬如我们内心种种需求,对现实生活的猜忌怨懑,就要用“定”的功夫,使我们心境保持不偏不倚,纯正灵明,才能远离烦恼缠缚。再说到痴,就要用“智”来对治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484884.html
  • 中国人的“关系—信仰”模式

    灵魂;“祖先”是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灵魂;“鬼”则是因凶死没有子嗣传统的灵魂。至于这些神、鬼、祖先三者的意义乃是相对的,取决于崇拜者对自己的社会的观感,特别是现实世界官僚体制的翻版。“神身穿的是命官的官袍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085454.html
  •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——提交“普贤与中国文化”学术讨论会论文

    身合一而传播。其情形是:以法身加持本义而宣示,以报身明净自性而传授,以化身修辞言语并现实相而讲说。……。续部产生地有三:第一地,为法身佛地。在法界大宫殿,教祖普贤法身佛向智慧海眷属或徒众,以无时间概念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885643.html
  • 宪法中的宗教问题

    、教会财产等方面,而且表现在宗教组织也比过去松散了许多,[lviii]宗教组织的松散意味着其组织中的个人拥有了更多的自由。“一个教徒所遵守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越多,相应的就越会丧失自由探索的机会,现实存在...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是宗教组织所为,即使是个人所为,也是组织中的个人所为,而不太可能是脱离组织的纯粹个人行为(此时该个人的行为往往被视为组织的行为),毕竟当代社会的宗教活动基本上都是以组织的形式进行的,...

    马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1285689.html
  • 须弥山石窟概述

    束腰仰覆莲座饰单圆莲瓣,身体成浅“S”形扭曲。力士踩山形座,或持三叉戟。天王身着铠甲,下着袍,脚登靴踩单夜叉。天王、力士力度皆显不够。这一时期的造像,适应了当时现实社会人们的审美习尚,即以丰满健壮、雍容...

    陈悦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1385691.html
  • 于僧最高 于山最古——慧远·净土宗

    辩解,为现实生活中善人受祸、恶人得福的现象作了神学的解释,因而受到统治阶级的欢迎和苦难的下层人民的认可。   慧远揉和中外思想提出的神不灭论和三报论,完善了佛教的轮回报应说,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3985892.html
  •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西藏历史研究

    代前后,出现了一批关注西藏问题的著作,在重点探讨西藏现实问题的解决途径的同时,也程度不同地涉及到西藏的古代历史。白眉初《西藏始末纪要》(北平建设图书馆 1930年),分两部分,前半叙述唐朝以来西藏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886374.html
  • 从“相”到“象”

    1935年前后)熊氏仍受唯识学主导,他对于“象”的理解仍没有逸出“相”的范围,仍然将“象”理解为一种“相”,将“现象”、“现实世界”理解为执着的“心相”。因此,从本体论上说,“象”或“现象”同样是虚幻...

    贡华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886377.html